江西日報報道“金農米業”產業化戰略助農增收
本報上高訊記者胡光華報道:12月底,走進江西金農米業集團,一派忙碌的生產景象。該集團探索“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之路,僅僅2年時間,扶助上高縣組建水稻種植合作社66個,有社員11246戶,種植優質稻8萬多畝,畝均增收240多元。這個全省首家米業聯合試點集團公司,也成長為江西米業“航母”,形成了大米加工、米糠油壓榨、黃酒生產、米粉加工等產業鏈,今年實現產值9.64億元、銷售收入9.65億元,上繳稅收480萬元。
2006年底,上高匯銀米業、圣牛米業等9家民營企業組成金農米業集團,一改過去大米加工企業規模弱小、經營分散、品種單一、效益低下的局面,整合資源,走產業化經營之路。該集團采取“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的運作模式,大力扶助農戶組建水稻種植合作社,對每個合作社支持2000元開辦經費,同時實行統一供種、統一供肥、統一供藥、統一技術指導、統一產品收購。規范化的種植、訂單化的生產,使農戶每畝成本減少80余元,而每畝收入卻增加了200多元。這種做法既降低了農民的市場風險,提高了農民的綜合素質,更促進了產業化發展。
有了廣泛的糧源,集團得到了長足的發展,現有大米加工生產線12條,年實際加工能力30萬噸,形成了大米、食用油、黃酒、米粉、飼料多元化產業鏈,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。集團在全省率先實行谷殼發電,目前有谷殼發電機組1套,總裝機容量1200千瓦時。還建立了直銷窗口22個,形成了穩定的銷售網絡,其中四分之三的產品銷往外省市場。為了進一步做好農業產業化,該集團正在建設多條優質大米生產線,并計劃投資發電能力達2兆的大型谷殼生物能源發電項目,同時力爭2年內引進優質大米淀粉和蛋白分離、大米葡萄糖轉化食用油等精深加工項目,使集團成為國家級龍頭企業。